一是完善設施抓覆蓋。該鄉開設茶鄉新課堂,構筑茶農學習致富的新平臺。實施茶鄉遠程教育“全覆蓋”工程,在17個產茶村,全部落實遠程教育接收站點,以接收站點為核心,輻射到茶鄉千家萬戶。同時,加強遠程教育場所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遠程教育工作基礎。對全鄉19個接收站點做到“四有”和“五防”(“四有”即有固定場所、有桌椅、有制度、有記錄;“五防”即防塵、防潮、防火、防盜、防雷),同時,鄉黨員服務中心組織工作人員,集中力量對全鄉19個村級站點逐一排查,對故障站點及時進行修復,確保站點全面正常運行。目前,該鄉19個站點,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運行正常。
二是嚴格管理促規范。按照“在職的村‘兩委’干部優先、大學生村官和青年后備干部優先、有電教技術專長者優先、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者優先、入黨積極分子優先”的標準,選拔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村級遠程教育管理員。為提高站點管理員的素質,修改和完善《譚家河鄉遠程教育管理制度》,定期組織骨干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并建立了設備管理、學習收看檔案,為遠程教育的組織和實施提供了重要依據,有效地規范了全鄉各村接收站點遠程教育接收和管理工作。
三是做強產業增實效。立足茶鄉實際,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的作用,在茶產業發展上求實效。在學習內容上,有針對性地組織群眾收看《生態有機茶園種植管理技術規范》,引導茶農積極建立“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生態有機茶園,禁止劇毒農藥、高殘留農藥進茶園,著力糾正傳統的粗放的茶園管理方式,廣泛推廣“茶林(果)間作”,大力倡導植物多樣性種植,切實維護生態平衡,積極避免茶園農藥殘留,有效預防茶園病蟲害發生,打造并叫響“無公害生態有機茶”品牌,保護久負盛名的信陽毛尖金字招牌,讓廣大茶農、茶企和茶商獲得最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