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東北地區雖然相對于很多中原以及南方地區來說較為地廣人稀,但是這里有著廣袤的黑土地,優質的土壤資源優勢讓這里也承擔起重要的糧食供應責任。如今正好是春耕最為關鍵的時候,在吉林,農戶們都做了哪些準備呢?
東北的黑土地可以說是耕地當中的“大熊貓”了,這片寶藏給與了人們無盡的財富,但是同時它也需要被妥善的保護。在今年吉林省將繼續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并且不斷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既做到保護黑土地,也不影響糧食品質產量。
在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順民農民合作社的庫房當中,這里的農機都已經做好了檢修工作,準備迎接春耕“戰役”。近些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逐步發展,農機的功能也更加強大了,越來越多的農戶也都對省時省力且節效的農機充滿了信心。據合作社的負責人介紹,在這兩年隨著宣傳的普及和農戶們的切身感受,他們已經認可了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同時合作社也購進了新農機,保障春耕工作的平穩進行。
在今年,公主嶺市追加了400萬元的免耕播種機補貼,方便更好的推廣免耕播種的保護性耕作模式。今年計劃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80萬畝,比去年增加60萬畝。
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早在年前就已經訂購了種子化肥等農資和新進的農機具,目前這些都已經入庫,為即將到來的春耕播種做準備,據合作社的理事長介紹,在近些年來合作社采用“梨樹模式”,合作社流轉的430公頃土地每公頃可增產玉米700斤,每公頃增收1300元。在今年,梨樹縣還將繼續加大“梨樹模式”的推廣力度,預計實施面積將達到280萬畝,集合科技研發、技術推廣、保險、金融、糧貿、農機企業等多單位加盟,形成一體化的合作機制。
在今年,吉林省計劃實施2800萬畝保護性耕作地,較2020年增加1000萬畝,數量和增量都位于全國首位。